0%

Redis简介

Redis 是完全开源免费的,遵守BSD协议,是一个高性能的key-value数据库。

redis有以下特点:

  • 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,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在磁盘中,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。
  •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-value类型的数据,同时还提供list,set,zset,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。
  • 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,即master-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。
  • 性能极高 – Redis能读的速度是110000次/s,写的速度是81000次/s 。
  • Redis还支持 publish/subscribe, 通知, key 过期等等特性。

Redis安装

Windows 系统

Redis 支持 32 位和 64 位。这个需要根据你系统平台的实际情况选择,这里我选择64位zip压缩包,解压到Redis文件夹中。

打开一个 cmd 窗口 使用 cd 命令切换目录到 C:\redis 运行(如果想方便的话,可以把 redis 的路径加到系统的环境变量里,这样就省得再输路径了):

阅读全文 »

cookie详解

1、cookie简介

因为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,即服务器不知道用户上一次做了什么,这严重阻碍了交互式Web应用程序的实现。在典型的网上购物场景中,用户浏览了几个页面,买了一盒饼干和两饮料。最后结帐时,由于HTTP的无状态性,不通过额外的手段,服务器并不知道用户到底买了什么。为了做到这点,就需要使用到Cookie了。服务器可以设置或读取Cookies中包含信息,借此维护用户跟服务器会话中的状态。

Cookie(复数形态:Cookies),是指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、进行session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(通常经过加密)。

Cookie是由服务端生成的,发送给客户端(通常是浏览器)的。Cookie总是保存在客户端中,按在客户端中的存储位置,可分为内存Cookie和硬盘Cookie:

内存Cookie由浏览器维护,保存在内存中,浏览器关闭后就消失了,其存在时间是短暂的。

硬盘Cookie保存在硬盘里,有一个过期时间,除非用户手工清理或到了过期时间,硬盘Cookie不会被删除,其存在时间是长期的。所以,按存在时间,可分为非持久Cookie和持久Cookie。

2、工作原理

1、创建cookie

当用户第一次浏览某个使用Cookie的网站时,该网站的服务器就进行如下工作:

  • 该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识别码(Cookie id),创建一个Cookie对象;
  • 默认情况下它是一个会话级别的cookie,存储在浏览器的内存中,用户退出浏览器之后被删除。如果网站希望浏览器将该Cookie存储在磁盘上,则需要设置最大时效(maxAge),并给出一个以秒为单位的时间(将最大时效设为0则是命令浏览器删除该Cookie);
  • 将Cookie放入到HTTP响应报头,将Cookie插入到一个 Set-Cookie HTTP请求报头中;
  • 发送该HTTP响应报文。
阅读全文 »

列表

1、将列表中的字符型数字转换为数值类型
1
2
3
4
5
6
7
lis = ['1', '2', '3', '8', '6', '12']

num_lis = [int(x) for x in lis]
#或者
num_lis = list(map(int, lis))

输出结果为:[1, 2, 3, 8, 6, 12]
2、将列表中的数字转换为字符(同上)
1
2
3
4
5
6
7
lis = [1, 2, 3, 8, 6, 12]

char_lis = [str(x) for x in lis]
#或者
char_lis = list(map(str, lis))

输出结果为:['1', '2', '3', '8', '6', '12']
3、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
  • 如果列表中是数字,那么直接进行排序:
1
2
3
4
5
6
lis = [1, 2, 3, 8, 6, 12]

lis.sort()
print(lis)

输出结果为:[1, 2, 3, 6, 8, 12]
  • 如果列表中是字母型字符,那么也直接进行排序(根据ASCII):
1
2
3
4
5
6
lis = ['a', 'd', 'e', 'b']

lis.sort()
print(lis)

输出结果为:['a', 'b', 'd', 'e']
  • 如果列表中是数字型字符,想要使其中的数字升序或者降序排列,需要对其进行一些操作:
1
2
3
4
5
6
7
#若直接进行排序
lis = ['1', '2', '3', '8', '6', '12']

lis.sort()
print(lis)

输出结果为:['1', '12', '2', '3', '6', '8']

注意:上述排序是按元素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排序的。

1
2
3
4
5
6
lis = ['1', '2', '3', '8', '6', '12']

lis.sort(key=lambda x:int(x))
print(lis)

输出结果为:['1', '2', '3', '6', '8', '12']
阅读全文 »

DNS 解析流程

在浏览器输入一个 url 地址后,浏览器首先会查看其自身对 DNS 记录的缓存,如果有,直接用缓存中记录的 IP 访问服务器,如果没有,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。
本地域名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,会先查看操作系统的 DNS 缓存,如果有,获取缓存中的记录返回给浏览器,如果没有,迭代地向根域名服务器、顶级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,直至返回最终的 IP。

阅读全文 »

JS 数组去重

利用集合
1
2
3
4
5
const arr = [1, 1, 2, 2, 3, 3]

const new_array = Array.from(new Set(arr))

console.log(new_array) // [1, 2, 3]
filter + indexOf

indexOf 返回的始终是元素第一次出现的位置。

1
2
3
4
5
6
7
const arr = [1, 1, 2, 2, 3, 3]

const new_array = arr.filter((val, idx) => {
return arr.indexOf(val) === idx
})

console.log(new_array) // [1, 2, 3]

JS 垃圾回收机制(GC)

概述

垃圾回收机制(Garbage Collection))简称 GC,所谓垃圾回收机制就是清理内存的方式

垃圾回收机制会定期(周期性)找出那些不再用到的内存(变量),然后释放其内存。不再用到的内存,没有及时释放,就叫做内存泄漏(memory leak)。

在 JS 中,我们创建变量的时候,JS 引擎会自动给对象分配对应的内存空间,不需要我们手动分配。当代码执行完毕的时候,JS 引擎也会自动地将你的程序,所占用的内存清理掉。正是因为有垃圾回收机制,才导致了开发者有着不用关心内存管理的错误感觉。

阅读全文 »

获取视频

1、cv2.VideoCapture()

1
cap = cv2.VideoCapture(camera_idx)

用于获取视频。其中,camera_idx是o,表示打开笔记本的内置摄像头,参数是视频文件路径则打开视频。

2、cv2.namedWindow()

1
cv2.namedWindow(window_name)

为窗口命名。参数为窗口标题,字符串。

3、cap.read()

1
ret, frame = cap.read()

读取一帧的数据。第一个返回值是布尔类型,判断是否读取到图片,第二个返回值是读取到的图片。

阅读全文 »

颜色空间转换

目标:

  • 你将学习如何对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,比如从 BGR 到灰度图,或者从BGR 到 HSV 等。

  • 我没还要创建一个程序用来从一幅图像中获取某个特定颜色的物体。

  • 我们将要学习的函数有:cv2.cvtColor(),cv2.inRange() 等。

1、转换颜色空间

  在 OpenCV 中有超过 150 中进行颜色空间转换的方法。但是你以后就会、发现我们经常用到的也就两种:BGR↔Gray 和 BGR↔HSV。

我们要用到的函数是:cv2.cvtColor(input_image ,flag),其中 flag就是转换类型。
对于 BGR↔Gray 的转换,我们要使用的 flag 就是 cv2.COLOR_BGR2GRAY。
同样对于 BGR↔HSV 的转换,我们用的 flag 就是 cv2.COLOR_BGR2HSV。
你还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得到所有可用的 flag。

阅读全文 »

学习目标

  • 获取像素值并修改

  • 获取图像的属性

  • 图像的ROI

  • 图像通道的拆分及合并

    几乎所有这些操作与 Numpy 的关系都比与 OpenCV 的关系更加紧密,因此熟练 Numpy 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性能更好的代码。

    获取并修改像素值

    1、首先我们需要读入一幅图像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import cv2
    import numpy as np
    img=cv2.imread('C:\\Users\\Administrator\\Pictures\\Camera Roll\\6.jpg')

    注:cv2.imread():读入图片,共两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为要读入的图片文件名,第二个参数为如何读取图片,包括cv2.IMREAD_COLOR:读入一副彩色图片;cv2.IMREAD_GRAYSCALE:以灰度模式读入图片;cv2.IMREAD_UNCHANGED:读入一幅图片,并包括其alpha通道。

    阅读全文 »

一、Django简介

Django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框架,由Python写成。采用了MTV的框架模式,即模型M,视图V和模板T。

  1. 模型(数据存储层):处理与数据相关的所有事务: 如何存取、如何验证有效性、包含哪些行为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等。
  2. 模板(表现层):处理与表现相关的决定: 如何在页面或其他类型文档中进行显示。
  3. 视图(业务逻辑层):存取模型及调取恰当模板的相关逻辑。模型与模板的桥梁。

二、MVC与MTV模型

MVC(Model View Controller):是模型(model)-视图(view)-控制器(controller)的缩写,一种软件设计典范,用一种业务逻辑、数据、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,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,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,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。

MTV: 有些WEB框架觉得MVC的字面意思很别扭,就给它改了一下。view不再是HTML相关,而是主业务逻辑了,相当于控制器。html被放在Templates中,称作模板,于是MVC就变成了MTV。这其实就是一个文字游戏,和MVC本质上是一样的,换了个名字和叫法而已,换汤不换药。

阅读全文 »

快速入门

Selenium 库里有个叫 WebDriver 的 API。WebDriver 有点儿像可以加载网站的浏览器,但是它也可以像 BeautifulSoup 或者其他 Selector 对象一样用来查找页面元素,与页面上的元素进行交互 (发送文本、点击等),以及执行其他动作来运行网络爬虫。

阅读全文 »